产品供应

未来美丽武汉还将这样建设!

来源:火狐首页    发布时间:2025-11-19 21:03:09

  生鲜产品如何“减塑”?动物医院X光机有辐射吗?空气净化公司需要办理环评吗?2025年度《行风连线》,有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1-10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在全省各地市中位居第一;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质优良湖泊数量达到50个;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一是全面推进美丽武汉建设。编制完成《武汉市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有望入选国家美丽城市示范标杆建设名单。起草《武汉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支持东西湖区、汉南区整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建设,累计发布43个市级优秀案例,6个河湖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四大专项行动”,完成488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累计培育95家B级以上环保绩效企业。统筹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比例达到100%,重点河湖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到98.23%;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5.52%;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颁布固态废料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

  三是支持引导绿色低碳发展。启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五年评估,细化具体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加强排污许可监督管理,近三年累计组织299家重点企业组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服务保障“中碳登”发展,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期间成功发布“绿色低碳江城指数”研究成果。深入推动碳普惠体系建设,新增3个碳普惠方法学,“武碳江湖”用户数突破190万,“个人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入选2025年全国应对气候变化传播影响力十大案例。

  四是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印发《武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5-2035年)》,上线“武汉市生物多样性地图”及一批生物多样性调查图鉴。修订《武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武汉化工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国家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在华中地区率先启动区域电磁环境监视测定调查与评估,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五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支持区级生态环境监视测定机构完成资质扩项,新建2个环境质量监测智慧站房;“武汉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入选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典型案例,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控数据集入选湖北省第二批高质量数据集,武汉市高质量全域水环境数据集入选全市第二批高质量数据集应用典型案例。

  家住武昌区的周女士经常网购水果等生鲜,而商品包装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周女士说,这些生鲜电商提供的塑料袋,有的是标有“PE-HD 食品非间接接触用塑料购物袋”;有的是印有“双j”标识的“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有的则只有商店名称,无任何环保标识。

  近些年,生鲜产品的塑料包装现象愈演愈烈。记者在东西湖的一家连锁超市生鲜区看到,商超内提供的免费撕扯式生鲜保鲜袋,袋身没有一点相关标注或说明;各类蔬菜水果都被用泡沫托盘、塑料薄膜、塑料袋、透明塑料盒等包装上架,一款名为“脆蜜金柑”的水果甚至每一颗都被单独塑封起来。

  对于生鲜电商及线下门店使用的这类生鲜保鲜袋的材质,市民不免有些担忧:这样的包装属于“可降解材料”吗?会不会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

  2020年,《武汉市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发布,对塑料污染防治提出详细阶段性工作任务;2022年,武汉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逐步加强塑料污染防治工作。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开展塑料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针对各区塑料污染工作情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现场检查,并印发通报。

  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塑料生产企业均未生产超薄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或含塑料微珠日化品。全市范围已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城市建成区的大中型商场、超市、连锁药店、新华书店、主要场馆举办的展会活动等已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大中型及连锁餐饮企业已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A级旅游景区中的餐厅已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正在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中心城区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重点商超企业已全部使用布袋和可降解塑料袋。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强化执法检查合力,加大替代产品推广力度,加强“禁塑”宣传教育,逐渐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第一,可替代产品的推广存在困难。可降解塑料产品成本价格较高,消费者付费意识不足,同时纸袋、环保布袋、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在性能上存在一定缺陷,大众可接受度不高。

  第二,部分商户禁塑意识较薄弱,不在意塑料袋的厚度与材质,只关注它是否便宜实用,日常监管难度较大。

  第三,消费者普遍支持塑料污染防治,但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加关注它的使用体验,如是否方便提携、是否收费等,针对大众禁塑意识我们还需加强宣传,进一步提升。

  塑料污染防治成效是阶段性的,下一步,针对监管困难区域,我们将强化监督执法,同时加大替代产品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组织技术创新,降低替代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

  第一,面向生产企业加强限塑宣传。近年来,限塑宣传重点一直是面向消费者,目前,很多居民已形成环保意识,如自带购物袋购物等。但面向企业与商家的宣传还没有完全到位,下一步,应加强对商家的宣传,从源头控制塑料污染。

  第二,严格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得越严,替代产品使用程度就越广泛,成本才能随之降低。通过严格执行让可降解产品真正进入到生产端,进入商家,最后进入消费领域。

  第三,多部门联合执法。生态环境部门应与发改部门、市场监督部门、城管部门等多方面联动,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生产厂商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者擦亮眼睛,只有大家共同发力,限塑令才能落实,环境才能更美好。

  国家已经出台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GB/T38082-201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GB/T18006.3-2020)、《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递运输与投递用包装塑料膜、袋》(GB/T 38727-2020)等标准。市民在购买、使用塑料袋时能查看是否印有这些国家标识。通过标识就可以很直观地、很容易地区分是否为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的材质通常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或是PLA+PBAT+淀粉(St)。我们大家可以看购买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产品,或产品的标签,或外包装或说明书上有关材质标识,像PLA、PBAT、PBS、PCL、PGA、PHA、PHB、PHBV、PPC等,或者是这些材料的共混物,如PBAT+PLA等。

  若市民发现不合格的可降解塑料袋产品,能够最终靠多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比如《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投诉举报受理渠道的通告》公布了电话、网络、信函、接访等四种渠道。链接如下:

  @王先生:我楼下新开了一家动物医院,发现医院还有拍X光片机器,是否会产生辐射?

  X射线设备在动物诊疗中应用日益广泛,它类似于三甲医院的X光机,大多数都用在拍摄宠物的骨骼、内脏。每次拍片时间约零点几秒,每次产生的辐射量约0.1毫西弗,约等于每次乘坐飞机的辐射量。

  关于您担心的动物医院拍片产生的核与辐射,在诊室的墙壁、门、天花板等区域都进行了专门的防护,防护厚度符合国家标准,就像一个安全的盒子,辐射剂量是可控的。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动物医院的 X射线设备不会对楼上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行风连线》节目播出后,经查询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该动物医院现有一台兽用X射线月办理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手续,并于2024年7月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我局已督促医院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使用射线装置,做好辐射安全与保护措施,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辐射环境监视测定,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市民无需担心辐射有关问题。

  @罗先生:巡司河长虹桥南湖南路段施工打围已有多年,公告称2025年底完工,想问下目前工程进展,年底能否顺利完工?

  巡司河整治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受政策、资金等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放缓。目前,正加紧推进二期调蓄池建设,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整体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

  关于您提及的施工围挡,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展,围挡在工程结束前暂无法拆除,请您理解。我们将会同水务局,快速推进工程进度,保障工程实效,让巡司河重现水清岸绿。

  《行风连线》节目播出后,经核实,市民反映的在建项目系三湖三河水环境治理-巡司河流域综合治理二期(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目前该工程整体的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设施安装工作,2025年底可具备试运行条件。因地面景观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受此影响整体工程完工时间暂未确定。市民所关心的水土流失问题,后续相关的单位将进行岸边树木移植工作,可有很大效果预防水土流失,目前,根据监测数据所示尚未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后续我局将持续加强对该工程相关环境问题的关注。

  @见微网友美丽武汉:武汉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如何?有几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如何?经常会看到新闻说有外来生物入侵的消息,有什么应对办法?

  武汉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成效显著,拥有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同时也构建了多维度的外来生物入侵应对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武汉作为全球首个千万人口以上的国际湿地城市,生态保护成果突出。一方面湿地资源优势显著,拥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262座水库,湿地总面积达227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以上;另一方面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完成灵山等废弃矿山的生态改造,实施沉湖、涨渡湖等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推进长江禁捕退捕,构建立体化巡查监督管理体系,推进“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全市公园总数达1024个,成功迈入“千园之城”;全市绿道总长达2426公里,生态宜居性大幅提升。

  自然保护区数量:武汉目前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有9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含5个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沉湖湿地、上涉湖湿地等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沉湖湿地每年冬季会迎来约10万只候鸟越冬,府河湿地则是青头潜鸭等极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状况:武汉市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水林田各异其趣,形成了“一城江水半城山”的独特山水格局,也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武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融入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政策法规、就地保护、湿地和湖泊生态保护修复、矿山修复、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武汉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持续明晰且呈向好态势。

  外来生物入侵应对办法:国家制定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对名录内的物种实施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并禁止饲养、种植、销售、购买、运输和使用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园林林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关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市农业农村局依托我市生物安全协调机制,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通过“源头预防、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多举措,积极开展包括“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在内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汉新闻网友一一:我在网上查到家附近有家空气净化公司,根据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找,发现此公司根本就没有在注册地办公,甚至连环评资质都没有,请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的相关规定,从事空气净化工程及空气进化设施安装工程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手续。节目过后,我们将现场检查该公司是否存在违法排污情况,请市民保持关注。

  《行风连线》节目播出后,经调查,该企业位于东西湖区团结街七雄路,主要从事空气净化工程及空气净化设施安装工程,此处为办公地点,无生产加工环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中的相关规定,该企业设备安装工程建设项目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也未发现该公司存在违法排污情况。

  @见微网友无花果:我家楼下有家修车店,我经常看见他们往下水道排放废水,还有机油也往里面倒,这不会污染环境吗?

  若汽车修理店违规偷排废水的情况属实,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们将坚决予以查处。节目过后,我们将加强排查力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请大家放心。

  经调查,网友反映的汽车修理店主要是做机动车修理和维护,建有危废暂存间,日常维修产生的废机油收集到危废暂存间后交由相关单位转运处置,该公司后墙外无机油倾倒痕迹;洗车工位外侧有1个自建收集池,部分洗车废水通过门前导流沟流向收集池,通过抽水泵抽至公司内污水管排放。11月13日,现场检查时2个洗车工位正在洗车作业,有少量洗车废水沿门店导流沟流向马路,现场已督促现场负责人进行整改。我局洪山区分局执法人员对该修车店负责人宣传了环保相关法规,要求加强管理,文明作业。

  @见微网友ruais:最近去车检站做年审,他们说我的车环保尾气不达标,要到指定的4S店维修,合理吗?

  依据《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环大气〔2020〕31号)以及《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武环规〔2023〕4号)要求,车辆环保尾气不达标,需到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以下简称“M站”)来维护修理。M站,是具有意愿提供汽车排放性(维修)(即通常所说的尾气治理)服务,且取得汽车维修经营备案的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和从事发动机维修的三类汽车维修企业,其具备汽车尾气治理的能力,可对超标排放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维修治理。

  汽车排放检验结果超过《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相应限值(以下简称标准限值)10%以上(含)的,纳入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维修)闭环管理(机动车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自主委托任何一家M站,对排放超标车辆来维护维修,再到车辆检验测试单位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上路行驶);4S店如果是指定的M站,其维修数据会上传至有关部门监管平台,确保维修信息真实可靠,车主可选择前往。